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专题报道 > 城乡建设
本栏目:马宏新
赵新彬,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,从事农业科研工作23年,一直把农业科研为“三农”服务作为初心使命,始终坚信先进的农业技术、优良品种只有在广阔的大地上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,才能谱写绚丽的篇章。科技特派员制度正是把广大科研工作者与“三农”结合的纽带,链接的桥梁,科技与需求的碰撞。自我省启动特派员行动以来,我一直担任省市科技特派员,把我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写在了农业大地上,为农业增效,农民增收作出应有的贡献。科技助力产业发展、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,长期坚持科技培训、技术帮扶、产业指导是我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法宝。
一、科技培训,培出高素质的产业农民
科技培训是我的家常便饭,尤其是在科技比较落后的乡村,对于科技的渴望和致富的期望很高,杞县葛岗镇常寨村就是其中之一 。常寨村为极度贫困村,也是2019年预脱贫贫困村,为了促进该村尽快脱贫,在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,多方凑集资金,建起扶贫大棚100多座,进行秋延迟辣椒生产。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工作,大棚辣椒就是不开棵,死棵现象严重,给满怀希望的贫困户蒙上阴影。这椒还行不行?该怎么办?一时困扰着常寨村村委会陆主任,他通过多方打听,最后通过杞县科工委联系到了我。第二天一早,我就驱车来到杞县葛岗镇常寨村,与陆主任和杞县科工委宋局长简单聊了发生的情况后,就驱车来到大棚辣椒种植基地。经过仔细查看辣椒生长状况及植株死棵情况后,我判定:辣椒不开棵及死棵原因是定植后大水漫灌,导致根系缺氧,没有及时中耕松土,土壤板结严重以及湿度过大导致根腐菌和疫霉菌侵害所致。同时还发现棚内粉虱较多,对辣椒植株危害严重。通过与种植户攀谈,了解到他们没有种植秋茬大棚辣椒的经验和技术,又没有正确的技术指导,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发生。针对种植户种植技术的现状,我采取了“现场技术培训+田间指导”相结后的培训方式。我根据“秋茬大棚辣椒生长所需的温度、光照、水分、肥料、土壤等环境条件以及在辣椒不同生长时期如何管理这些条件,辣椒才能优质抗病高产”进行了秋茬大棚辣椒管理技术的培训。培训持续了2个半小时,种植户仍情绪高涨,意犹未尽,表明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与对我培训的认可。紧接着我又带领他们进入棚中,对照棚内出现的问题与我刚才的培训内容进行联系,把理论与田间管理进行结合,这样不仅提高培训效果,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。通过这次培训和指导,不仅提高了常寨村种植户的大棚种植技术,也增强了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脱贫的信心和勇气。后来又通过我多次的田间技术指导以及电话、微信技术服务,贫困户基本掌握秋茬大棚辣椒种植技术,为他们脱贫致富奠定了智力基础。2019年底该村通过种植大棚辣椒完成了脱贫任务。
杞县湖岗乡宋寨村是我的科技特派员的派驻村,贫困村。种植大蒜是该村的优势产业,由于连年种植,重茬严重,大量施肥习惯,导致土壤板结,病虫害基数逐年增加,抗病性、产量、品质逐年下滑,严重制约着种植户收益。为了留住这一优势产业,为脱贫攻坚发挥作用,我结合种植户大蒜种植的品种、施肥、浇水等生产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,就大蒜如何通过选择优良品种、科学配方施肥、正确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、水肥一体化管理以及病虫害全程防控等手段,解决当前产量低、品质差的问题进行技术培训。培训进行了3次,总时间达9个小时,大蒜种植户全部参加了培训。大蒜生长时期,我又不间断的进行田间技术指导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。通过两年的努力,宋寨村大蒜种植产量低、品质差的问题得到解决,种植技术和水平得到质的飞越,种植成本较培训前降低30%,产量提高20%,2019年该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。
2019年7-12月,我又根据河南省“四优四化”精神,结合村委会发展大棚瓜菜生产的需求,在宋寨村进行了5次“大棚蔬菜高效栽培技术”培训,培训内容囊括番茄、辣椒、茄子、黄瓜、西葫芦春秋大棚优质蔬菜种植技术。通过培训,提高了种植户种植设施高效蔬菜的的技能和水平,增强了发展设施高效农业的信心和勇气,引导了宋寨村扶贫产业的优化,助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。
通许县冯庄乡黎岗村也是贫困村,该村产业发展和种植结构碎片化一直牵动着我的心,根据村里蔬菜种植的实际情况,结合市场蔬菜发展趋势,针对该村蔬菜种植不成规模、品种不上档次、管理缺乏技术、盲目跟风种植等问题,我从“蔬菜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特色化、优质化、标准化和市场化”的理念讲述了黎岗村优质蔬菜产业突围的途径,方式以及破解蔬菜种植风险的根本出路。最后,我还结合黎岗具有长期种植露地番茄的传统,就优质番茄种植中的关键技术,给农民进行细致的培训,并对番茄产业如何突围,成为本地的优势产业,并向群众提出了建议:选择优质特色的番茄品种,特别是具有优质口感及风味品种;进行种植技术的标准化升级,提高绿色化程度和产品档次;加强番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,打造黎岗绿色番茄品牌。
像常寨、宋寨、黎岗这样的培训还有很多,扶贫先扶智,一直是我扶贫工作中关键之所在,具不完全统计,近年来,有我参与或组织的支农培训不下40场次/年,通过培训,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,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,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,促进了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的进程。
二、科技帮扶,帮出科技带头人
开封市祥符区曲兴镇子陵岗朱荣松,是我科技帮扶的第一人。2012年前后的朱荣松,上有年迈的老人,下有上学的孩子,生活过的并不是很富裕,因家人治病花去所有积蓄,生活陷入困境。当时,家中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大棚番茄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在朱荣松种植的番茄大棚中认识了他,当时他正看着番茄发呆,“番茄个头这么小,畸形果这么多,卖给谁?今年的效益又要打折扣啦,我怎么就种不出好卖的番茄呢?”看到我的到来,停止了唠叨。听到我的介绍后,赶紧拉着我查看他的番茄,询问解决办法。通过仔细观察和询问,发现了问题的端倪,我给他说:“主要原因是过量的使用生长调节剂控旺,抑制了植株的生长,叶片变小,果实得不到充分营养供应,出现僵果或果实变小,又加上外界温度低,设施保温效果差,低温沾花易引起果皮开裂,形成畸形果”。听到我说的很有道理,他就给我说,建棚2年来,种植的番茄一直商品性不好,效益与别人相差很大,种植技术比较欠缺,希望我帮帮他。接着又聊了他家生活状况,看到番茄长得这么不争气,又是一通叹息。看到他一脸为难又毫无办法的表情,我下决心帮他打个翻身仗。番茄商品性的好坏决定收入的高低,种植出优质的番茄需要技术支撑,扶贫先扶智,我决定先传授技术开始。首先在种植番茄的关键时间节点,都要向他详细介绍管理的要点和细节,发现问题及时指导;其次,带他观摩我的试验地,让他在观摩中涨知识;第三向他推荐有关番茄种植的书籍和视频资料,在学中体会。通过一年多的指导和交流,加上他本人的刻苦学习,2014年番茄番茄种植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,2015年番茄亩收益全村最高,到他棚参观取经的人也络绎不绝,2016年开始有人让他指导番茄种植,2017年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技术示范带头人。帮扶改变了他的命运,扶智使他走上致富路。
杞县宋寨村谢贵东是我科技帮扶的又一科技带头人,我们俩的帮扶故事是从电话铃声开始的,故事是这样的:2019年3月24日早上6点半,清晨的宁静被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打破,原来是来至杞县湖岗乡宋寨村番茄种植户谢贵东的“求救”电话,电话传来焦急的声音:赵老师,我种的大棚番茄苗全都毁啦!你能不能过来看还中不中,还能不能救!我先稳住他的情绪,然后详细的询问事情发生的原因,结束手机通话,与其开启视频连线,通过视频仔细查看番茄苗的发病症状,寻找发病原因,最后确定由于他误听农资经销商的虚假宣传,番茄座果灵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激素危害,我随即给出“叶面喷施碧护+磷酸二氢钾+浇水”治疗方案,十多天后植株重新发出新叶,恢复了原有的生机。从这事以后,我开始了科技帮扶谢贵东之路,每次到宋寨村进行培训和田间技术指导,都少不了谢贵东的身影,一个50多岁的中老年人总是培训中认真的记笔记,答疑环节总是他的问题多,田间指导问题又是层出不穷,每一个问题都能问到点子上,平常与我联系最多,提的问题也多,每次我都不厌其烦的解答他的问题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9年谢贵东春季大棚番茄每亩收益12000元,秋季收益9000元,2020年春季番茄收益15000元。收益的不断提高,不仅使他摆脱了贫困,而且也坚信了他对大棚的投资。技术和投资的提高,必将促使他奔向更富有的生活。2020年秋,在谢贵东的引领下,宋寨村又准备发展10座大棚进行高效蔬菜种植,不远的将来,谢贵东必将将大有作为。
通过我的帮扶走上致富路的人还有很多。科技帮扶,必将帮出一片蓝天,让科技帮扶绽放出他们精彩的人生。
三、科技扶持,扶出一片优势产业
2010-2012年担任第一任省科技特派员,派驻祥符区八里湾镇孟寨村,当时,该村日光温室番茄种植面积不足100亩,种植技术匮乏,特别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肥水管理技术严重不足,品种选择不当,果实商品性和产量不高,缺乏市场竞争力,经济效益一般。
我担任该村特派员后,先后进行10场次日光温室番茄高效栽培技术培训,从温室大棚的建造、配方施肥、全程肥水管理、全程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、品种的筛选与利用、温光湿气综合管理、激素调控等系统讲述了日光温室番茄高效栽培技术,同时一直向农户传输日光温室番茄高效栽培中水、肥、温、光、气、药、土的管理互为联系,又相互制约的理念,只有协调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,种植番茄才能高产、优质、高效;先后进行田间技术指导100余次,接受电话微信咨询500余次,发放《番茄高效栽培技术规程》1000余本。
我任期结束时,本村番茄种植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,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,种植效益大幅度增加,不仅带动本村贫困户脱贫致富,还带动附近村镇贫困户脱贫。经过我不间断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指导,截止目前为止,该村带动八里湾镇番茄种植面积已超5000余亩,形成了以八里湾为中心,辐射到罗王、曲兴、留店等乡镇的越冬温室番茄种植优势产业带,也带动了二、三产业的融合发展,八里湾番茄也成了响当当的优质农产品。
2016-2018年我担任河南省科技特派员,派驻通许县朱砂镇拜寨村。入村进行调研,发现该村蔬菜种植碎片化,春季主要以大蒜为主,秋茬主要以豆角、番茄为主。大蒜连年重茬,产量不足1500斤,豆角品种老化,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严重,导致产量和品质严重下滑,没有市场竞争力。通过与村委会及部分群众交流得知,种植蔬菜都是自发的,没有经过技术培训和指导,管理水平低,才导致当前的局面。先进的技术和产业规划才能打破现有的僵局。我首先根据拜寨村的土壤状况、气候特点及大蒜豆角市场发展趋势,制定了《优质大蒜高效栽培技术规程》和《优质长豆角高效栽培技术规程》,并通过多次与村委会及群众沟通,形成了《拜寨优质大蒜豆角一年两熟产业发展规划》,为未来5年拜寨优势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;其次,在村委会的密切配合下,组织本村群众进行产业规划和栽培技术规程的集中学习和培训。培训根据种植季节及群众的方便程度灵活进行,种植前,集中培训优质大蒜豆角的品种选择、种子处理及育苗、土壤处理、整地施肥等定植前的技术,定植后及时培训大蒜豆角生长期水肥、温光、病虫害等管理技术,收获后,进行产后处理,加工与分级、市场销售的技术培训。第三,在生产不同阶段及时跟踪技术服务,生长的关键节点进行田间指导,生产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和点评,平时通过微信群及时沟通交流,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。通过2年的运行,拜寨村优质大蒜一年两熟产业基本成型,种植技术水平得到质的飞跃,种植水平达到规程标准,品质和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。每到收获季节,大量收购商前来采购,收购价格均较其他村镇高10%-20%。2019年优质大蒜豆角种植规模达到该村土地面积的90%,同时也带动附近村镇优质大蒜豆角的种植。2020年拜寨优质大蒜豆角产业已辐射到朱砂、冯庄、半坡店、陈留等地,形成了通许到陈留优质大蒜豆角种植的优势产业带,必将助推沿线村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。
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,作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,我用三农人的为国为民情怀、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贫困地区打出“科技+扶贫”的组合拳,为扶贫战场注入科技力量,打响了科技扶贫新战役。打赢扶贫这场攻坚战,科技扶贫大有可为,也必将大有作为。
COPYRIGHT BY 中原视觉 ALLRIGHT RESERVED